對孩子已經上初中、高中的父母,往往和孩子說一些想法時,孩子都會回應“我已經知道了”,甚至“我知道的比你還多。”難免也會假設父母什麽都不知道,而“懶”得和父母講。

 

這種情形對許多父母很難面對。畢竟兒童時期的孩子是把父母當作無所不能的崇拜

 

這種變化,是好事!孩子懂得比我們多,應該高興。不是要孩子青出於藍嗎?比我們懂得多值得慶賀。

 

接下來的挑戰是如何讓孩子“瞧得起”我們,願意和我們分享他的世界。

 

前幾天和兒子視訊通話。兒子今年上研究所,做醫學研究。第一堂課是人體解剖學。談到他看到神經。神經的外面包有一層白白的東西。接下來的對話是:

M(媽媽):那白白的東西是Myelin(髓鞘)嗎?

S(兒子):是

MMyelin 越厚,訊息的傳導就越快,對不對?

S:哇,媽媽,你好厲害,你怎麽連這個都知道。我的朋友,都說和他們的父母沒有話講,尤其是科學的知識,更不用説,父母都不懂。我一定要跟我的朋友Bragging(吹牛)一下,讓他們知道媽媽好厲害。

 

寫這段故事是兒子的反應讓我覺得很有趣。他似乎很引以爲傲。

 

不過這也是我花功夫換來的讚賞。(曾幾何時,輪到孩子稱讚我們。)打自孩子上大學,爲了避免孩子說的事情,完全聼不懂,加上家中長輩有失智現象,自己在大腦和生物學上的知識,開始學習。發現,不懂的時候,孩子都很有耐心的解釋。

 

真的應証了:

許多溝通的書籍提到的 “要別人願意和你談話,一定是談對方有興趣的東西。”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想要有交流,就要從他有興趣的事物開始。

 

先不談溝通的效益,其實父母在做些什麽事情,如何處理事情,在過怎樣的人生,孩子都一點一滴的觀察著。成功的父母要讓自己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快樂、正面的活著,讓孩子看到自己也可以有這樣的未來,而有無限的希望。

 

不要讓孩子有,“如果我長大就是像你們這樣,我寧可沒有未來”的想法。

記得兒子五歲時,對世界地理非常著迷。可以勾畫出美國地圖,全世界各國的首都,國旗背得一清二楚。每天考我常常被考倒。有一天,兒子對我說:“媽媽,你爲什麽都不學?

 

那句話,對我很“震驚。”我們常常鼓勵孩子要認真學習,自己表現的竟然是“首都的英文名字很難記,我學不來。”的消極態度。

 

為了破除這個“不愛學習”的印象,和兒子約定讓他考我南美洲國家的首都。背了幾天,孩子很滿意媽媽的成果。幸好,他想當老師考考學生的欲望滿足了,我也不用再去背那些非洲小國的首都了。

 

這個例子,只是想提供大家一個思考的機會,我們常常要求孩子讀書(Reading),自己有讀書的習慣嗎?要求孩子不要玩電腦,自己是不是常常上網?自己喜歡每天做的事情嗎?自己有快樂的過日子嗎?。。。。。。。。

 

希望孩子從我們身上學到的是,我也可以和爸爸媽媽一樣有個充實開朗、有意義的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e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