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有經驗在過年的除夕夜寫了長長的新年新計劃,然後一個星期,或幾個月後就放棄了?
我個人因爲聽從大腦專家的建議,要預防大腦老化,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開始學新的東西,所謂新是指從來沒有學過的事。
看著家裏閒置一旁的鋼琴。找出孩子的琴譜,從第一冊,自己慢慢推敲。發現又要看譜,又要注意兩手手指的位置,又要注意拍子,還要彈出輕重有旋律的感覺,是一心好幾用的事,真是不簡單。
當然我也體會熟能生巧。認真練,幾天下來,曲子就可以彈得較順暢。
但更深的體會是,即使一天只練二十分鐘,卻常常做不到。也許可以用忙作藉口,但慿良心說,孩子已念大學,比起以前接接送送,時間多出了許多。爲什麽做不到?
原來,即使用意是好的,但一個好習慣的養成,行動要配合思維遠比思維配合行動難許多,因爲我們會為做不到找藉口。例如明明知道運動對身體好很必要,卻會以好累,好忙而一拖再拖。
我相信有些人,一旦設定目標會勇往向前,努力不懈,屬於意志堅定型。但也相信一定有人和我一樣,會需要長些時間培養“好”的習慣。
如果,你的孩子碰巧是屬於我這類型的,請給他們多一些時間,對他們多些耐心。
當然,對如何破除壞習慣和培養好習慣都有學者在研究。今年三/四月的 Scientific American Mind 就有一篇文章討論“自我改進的秘密”。談的就是習慣的養成。
學者的建議是:
1. 設定一個實際的期望。譬如如果很忙,就不要預設一個星期要運動七天。事先想像達到目標可能踫到的障礙。專家們更提醒在没能依計劃執行時,要原諒自己,不要棄捏,繼續努力就好。
2. 有些活動,如果找人一起做,透過彼此的“監督和鼓勵”,可以持續的久些。如找人一起爬山,騎腳踏車等。我的例子,大概是要找老師教,有固定功課會彈的較認真。
3. 找出自己的動機是什麽。是爲了改善健康?人際關係?盡量想些有趣的方法來達到目標。或找出可以幫忙衡量“成就”或“進步”的方式來鼓舞自己。畢竟,做的過程中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會是執行計劃動機的最主要來源。
4. 一次一小步,設定短期目標,許多小步就可以變成一大步,不要超之過急,反而一暴十寒。
希望這些想法可以和想要追求新計劃、新目標的朋友們,互相鼓勵鼓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