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星期四帶女兒到南加州看學校,那是一個要在那兒過夜的活動。

車子開了一個半小時,談到接她時要如何碰面,女兒突然想到手機可能

忘了帶,翻遍了背包,真的沒有。

                            

這種時候,爸媽們,你會怎麼做?

 

看女兒一臉驚慌,我一句話都不敢說,開著車,腦子裏想的是星期日,要如何找到她。

 

說的第一句話是開玩笑:“嗨,我們開回去拿”。

 女兒很感激的說:“媽媽謝謝你沒有罵我 ”。

“我本來想提醒你,怕你嫌媽媽囉嗦”

“我很抱歉。我給你以後可以對我囉嗦的許可證”。

“爸爸星期日幫你帶來也來不及,怎麼辦?

女兒說:“有先付費的手機,很多店都買得到”。

“好。中午休息,看到時可以買一支”。

 

我們真得買了一支手機,問題解決了,高高興興的到目的地。

 

也許,有人會覺得我很寵孩子。也許會想不罵一罵孩子以後不知悔改。我個人有另一個理論在看待這種情境。我稱之為“作人情”(製造credits)的時刻。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當有些情境是我們不想有的,卻發生了,而我們又不能置之不理的時候,我自己的做法是“高高興興”的做,讓孩子只有感激,親子關係這時的加分,會多上好幾倍的。

 

擧個例子,早上起不來,趕不上公車,請你載他上學。你送不送?狠下心不送,讓他學個教訓,是一種可行的做法。

 

如果,狠不下心,開車送孩子上學,就不要邊開車邊罵人。否則到了學校,孩子氣呼呼的甩門離去,自己更是火上加油。不但人情作不成,親子關係又多了一道裂痕,多不值得。爲什麽歡歡喜喜的做孩子有可能在車上和你分享一些平日不會談的事,(心智地圖的作者,李文博士指出,最好的溝通時段是:睡前、吃飯、和車上)不更是一舉兩得嗎?

 

有人質疑,這不是在加強孩子天天耍賴不起床的行爲嗎?如果孩子已天天耍賴,先建立感情,再訴諸你的觀點,不是較有機會讓孩子聼進去你的話嗎?

 

有一次聚會時,有位媽媽接到電話,初中的兒子忘了帶午餐,向媽媽求救。放下電話,這位媽媽說:“我要去作Credits(人情)了!”歡喜的趕去。 我想她的孩子接到午餐時,一定很感恩媽媽。所以,請善用這種可以為親子關係帳戶加分的機會

 

這個想法對還沒有很明確的對錯觀念,和責任界限的幼兒,先不要採用,以免產生困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e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