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是孩子成長過程裏變化最多端的課題。因爲,每天,孩子和他周遭的朋友的心情或情緒,和發生的事,都在變,互動出來的關係也會不同。而且,當“朋友”不只一個時,就更複雜了。


當我們的孩子屬於不善交際,或被排斥時,短期的做法是:
1. 安排同學到家裏玩。一次只請一個最好 (人多了,關係就變複雜)。孩子人際關係不好,往往原因是社交互動的經驗太少,没能了解孩子之間的遊戲規則。一對一玩,可以彌補這個缺失。
2. 家長從旁觀察,如果孩子與朋友互動時,有不當行爲出現,如玩具不肯分享,或喜歡指揮別人等,可以採用故事,以反問或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領悟那些行爲會“不受歡迎”。當孩子有不愉快的互動時,如果孩子都有語言表達能力了,請儘量讓孩子自己解決,不要急著介入。

長期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孩子不受外力影響的能力:

1. 自信。一般印像,又瘦又小的孩子容易被欺負,但也不盡然如此。讓人覺得畏縮,怯懦的表情或肢體語言,更是招惹小霸王的主要因素。所以,孩子的自信是非常重要。在我的書中有談到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在此就不重覆了。


2. 當我們的孩子在學校被同學用語言謾駡,羞辱或被排斥時,首先要防範的是不要讓孩子成爲真正的被害者:覺得他被排斥是應該的,因爲我“有毛病” 。有些孩子在被同學嘲笑久了,會認爲自己的確,如他們所說有問題,才會不值得人喜歡。要避免這第二層傷害。父母可以做的是告訴孩子:“聼到同學說你 ‘有毛病’一定很難過 (同理心)。你呢,絕對是個正常,健康的小孩。(肯定)”

暑假時,侄女帶兩個孩子來玩。當三歲的妹妹因哥哥說她“很醜”大哭時,
我問她: “哥哥說你好醜,你的眼睛有沒有變小?” 她聼了一愣,想了一下,回答:“沒有。” 我繼續問;“鼻子有沒有變扁?” “沒有。” “嘴巴有沒有變更大?” “沒有。” “所以,你有沒有變?” “沒有。” “那下次,哥哥或別人說你好醜,要不要傷心?”“不要,因爲我沒有變啊!”她已經破涕爲笑了。

所以,引導他們,透過理性的認知:“我不會因朋友那麽說而有任何改變”,才可以不為所惱。更進一步要讓孩子明白,別人要怎麽說是我們沒辦法制止的,但面對那些話語的心情,要不要被傷害,卻是有選擇的。

交朋友這一門功課,是成長過程裏不斷出現的挑戰。請大家加油。也歡迎勇躍參與討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e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