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聯合報上看到一則漫畫,有個小孩抱著一個籃球,背後背著一個很重的升學主義的背包,還拖著一個補習的小提包,問媽媽:“媽咪,我想打籃球,將來林書豪第二,可以嗎?”媽媽回答:“好啊!等你考上名校建中、哈佛再説。”

 

這幅畫讓我想起大學同學曾分享過的一件事。

 

同學的兩個女兒都進哈佛念書。所以有出版社曾邀約她寫一本書談談撫育孩子的過程。結果兩個女兒都反對。理由是:“我們的成長過程是個人的經驗,每個人都不一樣,如果有人要如法泡製,對他們是不管用的。”在她們的堅持下,我的同學就婉拒了出版社的美意。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大家常常掛在嘴上。但大家可真得接受了這個概念,且付諸行動?

 

有沒有常常比較,希望老二跟老大一樣?有沒有常常拿親戚、朋友孩子的例子當作榜樣、模範來要求孩子,想要依樣畫葫蘆?

 

林書豪的轟動,我希望父母在讚嘆之餘,能了解這世界上就只有一個林書豪。

 

我們的孩子自有他的學習和成功的路。我們要向成功的人看齊的是哪些成功的特質需要培植,如毅力、態度、決心、自信、謙虛、禮貌、幽默等等;而不是去複製過程。

 

在上一篇人生不設限裏,有一項目是“渴望機會”,而林書豪的例子裏,給的示範,不只要渴望機會,爭取機會,我個人覺得更重要的是“當機會來臨時,你已具足了可以抓住機會的能力。”

 

聼到一些好高騖遠的例子,孩子往往抱怨時不我予,而一旦機會來了,卻又掌握不住。

 

所以,要鼓勵孩子努力具備達成自己夢想、目標的條件。

 

而若已很努力也很有能力的孩子,就鼓勵他如尼克.胡哲書中所建議,“如果機會没來,就自己創造機會--如果機會沒來找你,你就必須去一個它們能找到你的地方,或者你能找到它們的地方。”。

 

而如果父母在孩子創造機會的過程,要如鳳飛飛的媽媽助她一臂之力一般,也無可厚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e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