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新學年的開始。恢復了正常、規律的生活,也代表了又要面對孩子做功課、考試的種種挑戰了。

 

幫我出版簡體字版的廣州花城出版社,為了促銷書,走訪了一些在廣州有名氣的人寫書評。其中有位作家,針對“做功課的快樂原則”一文,提到她不贊成“陪孩子作功課”的論點。她的回應讓我警覺,在書裏可能就作功課這件事,我沒有解釋的夠清楚。

 

我想讓孩子能自己主動的去作功課是每個父母的理想。這個目標,有時候不是可以馬上達成。

 

剛上小一的孩子,因爲以前沒有作功課的習慣,加上這個年紀,“玩”是他們的一切,所以通常不會主動的想要做功課。遇到這種情形,父母只好“陪”孩子做功課。若孩子已經是九歲、十歲沒有做功課的習慣,還是要陪的。

 

陪的目的是在養成做功課的習慣,讓孩子認知做功課是他的責任。一旦,孩子清楚每天要做功課,陪伴的時間就要慢慢的減少。可以在孩子做一半時,藉故離開。離開的時間慢慢加長,直到不用陪伴。

 

之前,也曾討論過,對孩子完成的課業,要肯定做的好的部分。更重要的是他付出的努力和用心。讓孩子不但相信自己有學習的能力,也是有責任感的人。

 

要陪到幾歲? 能不陪是最好。如果孩子一開始就不用陪伴,就趁機放手吧!在孩子有了做功課的習慣和時間的觀念之後,可以進一步培養對做功課的規劃和時間的安排:

 

1.孩子回家之後,讓孩子想想有那些功課需要作,

2.估計一下每一份功課需要花多少時間完成,

3.那一份功課先做?(建議他容易的先做,以免累積造成壓力),

4.算計一下有多少時間可以用,有多少時間可以休息或玩,然後排出計劃表,

5.爸媽放手讓孩子依計劃行事,可以中間時段,看察一下。

 

這種規劃的能力,不是一天、兩天就會形成。是一年、兩年或更多年的功夫。過程不會很順利(規劃了,但没能做到),要有心理準備。不過,可以給大家信心的是,習慣和能力一旦養成,日後就不需太擔心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e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