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五歲時,我們曾討論過家裡每個人最擅長的是什麼。兒子說:「爸爸最會電腦,媽媽會教小孩,妺妺會畫
畫,我最會天文和地理。」孩子說的是每個人的長處,但也同時承認自己有些方面沒有別人好。

類似的話題,常出現在我們家的餐桌。隨著年紀逐漸長大,他們的答案變成是:「我的邏輯推理能力很好」、
「我很能了解別人的感受」、「我的運動神經不錯,跑得很快」,孩子都對自己有了更進一步的分析與了解。

兒子九年級時,有天從學校回來說:「今天上體育課,跑一千六百公尺。班上的大衛跑得好快,我怎麼追都追
不上。下課時,我告訴他:『你太厲害了!我怎麼拚命跑也跟不上。』他聽了很高興,但回了我一句:『我也
只有跑步贏得過你。』」

我聽了非常感動。這兩個孩子一方面讚歎別人的優點,又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這種良性互動,是件多麼美
好的事!這不是我們養育孩子的目的嗎?這就是自信的真正內涵。

只要不會變笨,我就接受它

兒子五歲時,我有一次問他:「你最大的缺點是什麼?」「我沒有缺點。」「怎麼可能?」他眼睛直視著我,
笑著說:「我最大的缺點,是我最小的優點。」

大概是這種缺點也要當優點看的樂觀心態,當他四年級時被診斷出有妥瑞氏症(Tourette‘s Syndrome )
時,他只問醫生一個問題:「妥瑞氏症會不會影響智商?會不會讓我變笨?」醫生說:「不會。」他如釋重負
地說:「只要不會變笨,我就接受它。」他毫不沮喪地接受事實。

妥瑞氏症是一種腦神經方面的疾病,患者會有重複性不自主的動作或聲音,因由法國妥瑞(Gilles de la
Tourette )醫師發現而命名。妥瑞氏症的成因不明,一說和遺傳有關,也有人認為是壓力造成。雖有藥可
控制,但有嚴重的副作用,除非影響到孩子的學習,一般都不建議使用。兒子的妥瑞氏症是屬於聲音和動作
都有,但有聲音時就不會有動作,有動作就不會有聲音。

兒子有時因睡眠不足,症狀變得比較明顯。小學時,當他發出不自主的怪聲或怪動作時,同學問他,他就回答
:「It is Tics,kind of bad habits (這是妥瑞氏症,就像某種壞習慣)。」同學就說:「那我也有
壞習慣,我會咬指甲。」大家就笑成一團,沒有人嘲笑他。

初高中時,兒子會跟同學解釋妥瑞氏症是一種腦神經方面的疾病。他不會因別人笑他而受到影響,更不會因此
而生氣。鄰居幾個年紀相仿的小孩常玩在一塊兒,高一時,其中一個朋友告訴他,另一個朋友常在其他人面前
學兒子發病時的模樣,惹得眾人哈哈大笑。兒子告訴我時,我聽了很心疼,但一如我平常的做法,我只是反問
他:「那你覺得怎麼樣?」

「媽媽,他是青少年,如果他那樣做可以取悅他的朋友,提升他在朋友中的地位,沒關係,我可以了解。 而且我知道我的動作有時候實在很可笑。青春期的孩子壓力很大,大家笑笑解壓也不錯。」

「那明天泰勒按門鈴,你還會出去和他打籃球嗎?」「會啊,我真的不介意。」我想兒子真的徹底的接受
了自己。

無用之用

在幾次聚會裡,有些媽媽提到孩子有壞習慣,怎麼說都改不掉。依據描述,我直覺就是妥瑞氏症。分享兒子的
經驗後,請媽媽們找醫生診斷。後來有四個孩子證實有妥瑞氏症。我對兒子說:「因為你有妥瑞氏症,讓媽媽
可以幫別人對他們的孩子有較正確的認識,不會錯當壞習慣去責怪孩子。」

所以,當和孩子一起讀到《莊子》的「無用之用」時,兒子立刻說:「你看,我的妥瑞氏症雖然是個毛病,但
它是有用的。」他又補充:「而且它還幫我了解每個人都是有缺點的,更學習到如何接受自己的缺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e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