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情境,說不同的話,我想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 下面要談的是當孩子哭閙時,可以怎麽說。


第三要:告訴孩子你了解他的感受。

每個人都有被了解的需求。即使只有二、三歲的孩子也一樣。不管孩子年紀多大,當他們有負面情緒時,或哭、或閙、或生氣等等,處理時,說出來的第一句話,我會建議是在表達我們的同理心:

“我知道不准吃冰淇淋,你很傷心。不過吃飯前是不能吃的。”

“我知道妹妹把你的東西碰倒了,你很生氣。不過生氣時,打人是不可以的。”

“我了解想把事情做好,卻做不好的時候,是很令人沮喪的。”

“我了解寫功課不是你最喜歡做的事。上學就得做功課,你有兩個選擇:高高興興的做,或哭哭啼啼的做。”

說出孩子的感受的好處有:
1. 協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感受。(原來,吃不到冰淇淋的感受,叫作傷心。) 這是EQ教育的第一步。
2. 孩子學會了表達感受的各種詞句。
3. 藉由你的接受,孩子以後會較願意說出他的感受。親子之間的溝通管道會更順暢。

當然,説話的時機也很重要。當孩子哭得最激烈的時刻,就先等等吧。等他情緒較緩和了,再説,效果會好些。有些孩子聼了父母的安慰,會又“委屈”的哭了起 來。爸媽們反應:都不敢再説任何話,擔心孩子以爲自己並沒有錯。我的想法是表示我們的了解還是該做,但孩子不應該做的事,也絕不妥協。久了,他會理解的。

女兒正值青春期,功課不錯,人緣也不差,卻感嘆同學未能了解她的感受。譬如,當她和同學提到考試壓力大時,得到的通常是:‘你功課那麽好,怎麽可能有壓 力?’讓她更加沮喪。所以,她常說:‘媽媽是我最好的朋友(best friend)。’能榮登她最好的朋友,大概是從小我都是用了解她的感受的話語和她溝通的結果吧!


講到同理心,在‘用同理心和孩子説話’那篇文章裏建議的可以算是

第四要:用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邏輯和孩子説話。跟孩子溝通時,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認同他的需要跟他講話,孩子較能聽得進去。那篇文章裏有例子,就不多說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e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