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星期五,女兒上完網球課,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媽媽,你知道嗎?那位亞裔的網球教練惹上大麻煩了。”

 

發生了什麽事?”

 

“聼我的教練說的,報紙上登出來了。我們社區的網球場,要用來作夏令營,需要向市政府申請使用權。這位教練沒有申請,被告發。人家要來取締時,他帶著五個學生離開,留下四個孩子。然後,把那五個孩子留在另一個球場,再回來接這邊的四個小孩。”

 

“那些孩子多大?”

 

“八歲左右吧(不確定)。所以他被以危害孩童(Endanger Children)的罪名起訴,保釋金五萬元。不過,記者訪問了家長,大家都說他們信任他。他是個好教練。”

 

我和女兒討論,這位教練犯這個錯誤,是無知嗎?不知道場地需要許可證才可以使用。還是明知故犯,抱著不會被人發現的僥幸心理?

 

這件事,對所有的人,尤其是具有移民身份的我們,是一大警惕。

 

對目前所生活的社會的遊戲規則,多聼、多聞,一定要認知清楚。無知不是藉口。

 

要守法。千萬不要心存僥幸。一旦出事,不好的結果,終究還諸於自己。更何況,孩子在身邊耳濡目染。對自己的行爲更該小心謹慎。

 

這件事讓我聯想成長班有位媽媽談起的一段經驗。在一個美國的超級市場裏,櫻桃大減價。商家把櫻桃包成一包一包的讓顧客拿。結果有位華裔的太太,把櫻桃拆開幾包,一個一個的挑揀。

 

成長班的媽媽對這位太太說:“你不可以這麽作。應該是拿取一包就離開的。

這位太太回答,又不是只有我這麽做,大家都這樣啊!”

 

就是這“大家都這麽做”的想法,讓人不加思索的隨波逐流的把錯的當成對的做。這是無知?還是明知故犯?

 

成長班另一位媽媽也有類似的經驗,被瞪了一眼。大家都很憂慮,怕破壞了亞裔的形象;也很苦惱,如何可以改善這種情形。

 

鼓起道德勇氣,冒著惹人生氣的險,善意的提醒他人,是一積極的做法,但效果可能不彰,因爲對抗的是累積已久的價值觀念和文化背景。

 

只能建議從自己做起,由自己產生漣漪效應,擴及自己的孩子、親人、朋友、同事。

 

美國網球名將,阿格西在最近的訪談中,提到他每天都問自己“我所做的事,有沒有幫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他辦學校給弱勢團體的孩子就讀。幾乎所有的畢業,都是家族裏第一個進大學的孩子。)

 

所以,不要問他人爲什麽不做,要問“我做了什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e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