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兒子下南加州幫他搬進租在校外的公寓。周末則到女兒的學校去探訪她。


星期六晚上,下榻的旅舍有個婚禮後的舞會,非常熱鬧,也被感染了他們快樂的氣氛。晚上十一點,女兒來陪我。我們聊到十二點多,要睡覺時才察覺隔壁還在延續慶祝,大概有二、三十人在談笑、歡呼。女兒馬上入睡,望著熟睡的她,睡不著的我一度覺得不是隔壁的問題,是我太敏感了。

不知過了多久,聼到走道有人大叫:“請安靜,你不睡別人要睡”接著是很大的“砰”的關門聲。但是,隔壁的人似乎沒有聽到,喧嘩聲依然。我一直在想要不要去 請他們小聲時,忽然聼到有人說,“再五分鐘,大家回房去睡覺”。心想,再五分鐘,那就再忍耐一下吧。但過了一段時間,又有其他住客大罵甩門,仍然沒有曲終 人散的跡象,我看了時鐘,淩晨二點四十分,實在撐不下去了,就起身到隔壁敲門。

我對開門的年輕人說:“我住隔壁,墻很薄,我了解今天對你們很特別,但我需要睡眠,可不可以幫我一下。”那個人說:“我會告訴他們”。 我躺下來,不到兩分鐘,隔壁一片寂靜。我的感想是應該早點敲門的。

隔天和女兒說了這段插曲,討論的是,大罵,甩門,並不能讓人有反省的機會,只會覺得“你很煞風景” 。比較有力的做法,應該是提供機會讓對方看到或領悟到他的行爲對別人造成的影響或不便,修正行爲的機率就會大很多。

如此引申,父母在面對孩子犯錯時,打、罵應不是有效的方法。以了解他爲何會有那樣行爲的心,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才是爸媽們應有的態度,也只有如此孩子才會從錯誤中更上一層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e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