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一本書上讀到這麽一段話:“我和我父母之間的關係,一直都感到難過而不解。

 

這位媽媽進一步説明:“他們是很棒的父母—你没法子真的怪他們,而我也對他們抱著深深的感恩之心。不過我家裏有個問題,就是我的家人沒有辦法長時間地注意一件事,這就表示我們從來沒有真的傾聽對方的話,所以我們從來沒有真正認識或了解彼此。雖然,要找媽媽時,媽媽總是在的,但如果我向她說些什麽,她總要打斷、改變話題、沒有真的注意、或是不管我說了什麽總給我同樣的老答案。我很不想讓自己聼起來好像受害很深的樣子,我實際上所受的苦比起那些,比如説,被忽視的小孩,是少了許多的。但我就是没法否認那種悲哀,那種由於長期從未被好好注意或了解而有的悲哀。”(取自‘寫給媽媽的佛法書’)

 

當我讀到這一段時,腦子裏浮現的是女兒的學妹,康妮。去年,女兒和她每星期二都留在學校幫忙輔導一些西班牙裔的學生。有機會多了解對方。

有一天,康妮對女兒說:“我好羡慕你。你和你媽媽可以說説笑笑的。”

“你和你的媽媽不説話嗎?”

“很少。她對學校發生什麽事都不管。像學校即將舉行的Home-Coming 舞會,她不知道,也不問。

“你爲什麽不主動跟她說?”

“都這麽多年了(17歲),要怎麽說。我也不知她想不想聼。” (女兒說康妮看起來好sad)

 

大家別誤會,康妮的父母是好父母。事實上,在課業都不給孩子壓力的。只是忽略了孩子的心理上,想被人了解的需求。

 

這兩個例子是想和大家分享,我們訓練孩子獨立,可是在孩子需要你時,譬如來找你説話,或問問題時,反省一下,和孩子之間是不是也有“打斷、改變話題、沒有真的注意、或是不管我說了什麽總給我同樣的老答案。”的情形。

 

有位媽媽曾笑著說,“我兒子跟他爸爸說,你每次看都没看就說‘好棒’,讓他爸爸很慚愧。” 是的,你有沒有專注的和他互動,是不是敷衍了事,連三歲的孩子都可以知道。

 

坊間到處都在宣揚“身心靈”的養生,用來養孩子也很適用,千萬不要讓自己是只有軀體存在的父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el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